前言: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前,請大家“
本文有視頻版,內容更直觀,歡迎點擊標題觀看:→《華為P50買前導讀!余承東有口難言?發布會上沒有告訴你的事!》
【文/江湖事務所 漿糊狼中】在7月29日的發布會上,余承東只用了5分鐘講解P50的硬件設計,而用了半個小時講解影像技術和鴻蒙系統。看得出來,華為正在淡化硬件配置在P50宣傳中的比重,這也是無奈之舉。有些難言之隱,只怕是余承東也無能為力。今天我就給大家梳理一下,P50發布會上,余承東沒有告訴你的事。
余承東在7月29日的發布會上至少有幾件事,沒有向大家說清楚。
第一個,是關于麒麟9000芯片為什么只支持4G?第二個,就是為什么沒有公布攝像頭傳感器的型號?第三個,4G版P50能否升級5G?麒麟9000處理器性能參數
首先談談第一個問題,為什么首批采用麒麟9000芯片的手機,只能支持4G?之前業界普遍認為P50除了采用驍龍888的4G版本以外,也會發布采用麒麟9000芯片的5G版本。但是沒想到首批采用麒麟9000芯片的P50依然也只有4G版本,相信很多小伙伴可能會大失所望。另外也一定好奇,麒麟9000不是支持5G嗎,為什么現在變成4G了呢?
以我的分析,原因可能有兩個:
1、首先,由于芯片卡脖子的原因,華為無法獲得5G相關的射頻信號處理芯片。
雖然麒麟9000內置5G基帶,但是,5G信號在傳輸到基帶之前,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濾波和信號處理過程。這一部分設備被稱為“射頻前端”。“射頻前端”主要包括功率放大器、射頻開關、射頻濾波器、低噪聲放大器等器件。其中最關鍵的射頻濾波器生產技術,目前主要掌握在日本和美國企業手中。
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張表,這是華為Mate40Pro的主控芯片供應商列表。Mate40和P50都使用了麒麟9000芯片,因此具有一定可比性。
華為Mate40pro的主控芯片供應商
從表上我們可以看到,關鍵的5G射頻前端芯片主要采 用了日本村田、美國高通和美國微訊聯合半導體的芯片,另外還有聯發科的包絡跟蹤模塊。目前我國企業雖然可以生產部分濾波器產品,但也只限于中低端產品,華為還無法找到替代品。因此雖然使用了麒麟9000處理器,P50依然無法使用5G。
相對而言,4G的射頻前端設備,技術要簡單得多,也比較容易找到國產替代品。這張表是華為P50的核心供應商,其中射頻天線供應商是深圳信維通信和惠州碩貝德,射頻前端的供應商是江蘇無錫的卓勝微,濾波器供應商是深圳麥捷科技。所有P50的4G的射頻芯片都可以實現國產替代,不用擔心美國的制裁。
P50的核心供應商
此外,P50的核心供應商還包括京東方、德賽電池、比亞迪、韋爾股份、風華高科、瑞聲科技等等20多家國內企業,華為的國產供應鏈正變得越來越完整。(數據來源 ittbank)。雖然只支持4G,但是搭載麒麟9000處理器的P50可能會成為中國有史以來國產化程度最高的一款手機,沒有之一。
這里,我拿目前全球占有率第二的,另外一款國產品牌的手機,小米10的主控芯片列表,給大家看一下。
相信不用我說什么,大家應該立刻能夠理解,為什么這家企業被稱為“手機界的聯想”!小米一年的研發經費只有區區100億,只相當于華為2020年研發投入1419億元人民幣的7%。(以上我只是羅列事實數據,沒有貶低某品牌的意思。每個品牌的發展思路是不同的。)
無論小米的這款手機賣出去多少臺,利潤里大部分都會交給位于上游的美國科技企業,中國的組裝企業也就賺個辛苦錢,小米也許能從用戶手上賺點廣告費,而中國最終將成為這些美國科技企業的產品傾銷地,中國的科技企業并不能從中獲益,這正是美國想要的結果。所以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小米不會被美國制裁。
而華為的手機產品則不一樣。由于華為的供應鏈大部分都是中國科技企業,因此,每賣出一臺P50,所有供應鏈上的中國科技企業都可以從中獲益。所以買不買華為,不能說愛不愛國,但的確是對中國科技企業實實在在的支持!
(這里補充一下,有人說小米價格便宜,華為賣得太貴不良心。那我就想請你摸著自己的良心想想,如果不是華為依靠麒麟芯片與美韓芯片企業展開競爭,小米又有何德何能可以拿到便宜的高通芯片?在華為崛起之前,高通的CPU價格那可是年年漲價,即便這樣,各家企業為了搶首發,爭得頭破血流,不惜血本。)
近些年來,隨著砷化鎵/GaAs、氮化鎵/GaN等相關基礎材料加工工藝的進步,我國的射頻芯片企業也在快速發展。比如去年6月,國內老牌射頻前端芯片廠商,飛驤科技,就已經正式發布了一套完整的5G射頻前端方案,完全基于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制造工藝也完全采用國產廠商三安光電的砷化鎵工藝。
目前華為的射頻前端芯片主要是和無錫卓勝微合作。卓勝微在射頻開關領域,也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華為自主研發的功率放大器和低噪聲放大器等芯片,已經成功應用到P50上。
華為海思目前最薄弱的是濾波器技術,據傳賽微電子是華為射頻設計部門的主要合作伙伴,其主攻的就是高端BAW濾波器的工藝研發。只需要假以時日,相信在國產芯片廠商的共同努力之下,華為遲早能夠擺脫對美國和日本廠商的依賴。
所以,當我看到鴻星爾克被“野蠻消費”買空了,華為P50的首批訂單也一下子就被搶光了,內心是非常欣慰的。這遠比某個品牌拿到世界銷量第二,意義要重大得多!
2、再說一下第二個原因,為什么麒麟9000只能使用4G。
其實還是由于美國制裁的原因,有些使用了美國技術的廠商,雖然已經獲得了美國商務部的批準,可以向華為銷售芯片,比如聯發科、三星等非美國公司,但是可能附加了條件,就是只能用在華為的4G設備上。
甚至包括一些第三方的國產芯片廠商,一旦他們的芯片用在華為5G手機上,那么他們很可能會面臨美國的制裁。所以,現階段,在華為沒有強大到可以對抗美國制裁的情況下,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只發布4G設備,同時保護那些向華為銷售芯片的第三方廠商,讓他們規避被美國制裁的風險。
以上就是我分析的,為什么華為明明有支持5G的手機SOC,卻只發布4G手機的原因。余承東在發布會上沒有說明,我想也是出于無奈。那么小伙伴們會購買只有4G的P50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在我5月30日發布的《華為P50全系配置大揭秘》視頻里,就已經提到過,P50的主攝可能會采用索尼IMX707Y或者IMX800傳感器。不過目前從P50Pro的評測數據來看,5000萬像素主攝的傳感器尺寸計算出來大約在1/1.54英寸,單位像素約1μm,與IMX707Y的1/1.18英寸差距比較大,更不可能是IMX800,反倒與豪威科技的OV50A傳感器1/1.55英寸的規格基本相同(也有網傳華為內部員工確認是IMX766,其參數與OV50A基本相同)。
(作者注: 豪威科技原為美國企業,2019年被中國企業韋爾股份耗資153億全資收購。但依然受美國長臂管轄影響。)
而幾個月前就曾傳出,P50使用的索尼傳感器可能出現供貨方面的問題,而豪威科技的OV50A在今年2月發布,似乎剛好可以拿來替換。這也可能是導致P50延遲發布的一個原因。再加上華為之前一直在跟豪威科技合作,以華為萬事都有兩手準備的做事風格,我現在幾乎可以肯定豪威科技的OV50A就是作為備胎,最終使用在P50手機上。
余承東之所以沒有公布主攝傳感器的型號,可能是因為這個傳感器尺寸不夠大,單憑尺寸數據的話,有點拿不出手,所以干脆不公布。但是,OV50A其實功能并不弱,這是豪威科技首款實現全陣列100%覆蓋2x2相位檢測自動對焦功能(PDAF)的傳感器,可以擁有更快的自動對焦速度和更好弱光性能,從而提升拍攝效率。OV50A的各項參數與索尼的IMX766基本相同,也算是中高端傳感器。
再加上華為新發布的全新移動影像技術的加持,OV50A的綜合表現應該是不會差的。
華為P50Pro的DXOMARK得分144分,目前排名第一。這就已經足以證明P50的拍照實力了!
總結一下,華為P50 Pro的5000萬像素主攝傳感器,將使用豪威科技OV50A(或者IMX766),6400萬像素潛望式長焦鏡頭傳感器,將使用豪威科技的OV64B,4000萬像素黑白鏡頭傳感器,將使用豪威科技的OV40A(或者IMX600),13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傳感器,也將使用豪威科技的OV13B10。
這是一個小伙伴目前非常關心的話題。理論上說,當前銷售的4G版P50是無法通過軟件升級從4G變5G的。4G的電路板結構與5G完全不同,所使用的元器件也不一樣,所以在視頻評論區里留言,說將來可以等待華為通過OTA方式升級到5G的,基本是不可能的。
那么華為是否可以提供4G升5G的主板更換服務呢?就好像現在華為推出的舊型號華為手機可以“增加內存服務”和“更換電池服務”那樣,將來也推出“更換5G主板服務”呢?這個可能性也不大,因為更換主板的成本太高了。除非華為在當前4G主板設計的時候,就預留了升級5G的空間,否則想要在1年后通過更換主板來升級5G,從經濟角度來說,也是不劃算的!
不過現在已經傳出的好消息是,華為目前正在攻克高端濾波器的設計生產難關。預計在明年第二季度,就可能推出使用全國產的5G手機產品。而且這個時間還有可能提前。
當然,除了濾波器以外,5G基帶也是一個關鍵技術。我們知道華為的麒麟9000芯片存量有限,尤其是這次又降維使用在4G手機上,因此明年還有多少麒麟9000芯片可以用在新的5G手機上,很不樂觀。不過別忘了華為自己目前正在建設芯片生產基地,可以生產28nm工藝的芯片,未來還有可能很快提升至14nm。所以華為將來是否能夠通過自己的芯片生產基地生產外掛的5G基帶,來解決手機的5G基帶問題,也是存在可能性的!
總之,目前正值我國芯片產業全速發展的時期,華為在解決芯片卡脖子問題上,正在用盡全力,希望大家能給華為一點時間。
最后放一個4G網速的測試數據供大家參考。4G下行測速(注意,不同地區網速差異較大)
以我所在的南京為例,這是我在南京軟件谷測試的3家運營商的4G網速。中國移動的4G網速可以說慘不忍睹。大家下單前,最好先評估一下自己所在地手機運營商的4G網速,再決定是否下手。
我的粉絲不是很多,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和視頻有閱讀價值,還請多多點贊轉發,讓更多的朋友看到!
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