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韓國是一個發達國家。但是很多人都不知知道,韓國是一個財團掌控經濟的國家。在韓國,有實力強大的四大財團,其中三星集團位居四大集團之首。
在很多國內的小伙伴眼里,三星是一個手機廠商,很多人都以為它僅僅是一個造手機的。殊不知,三星集團擁有3家世界500強企業,它的營收占韓國GDP總量的比重幾乎是20%,幾乎牢牢掌握著韓國的經濟命脈。它一年的凈利潤更是相當于4個阿里巴巴,即使放在全球也沒有幾家公司可以與之匹敵。
這樣一家“巨無霸”企業,到底是怎么成長起來的呢?故事要從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喆說起。
1938年,一個叫李秉喆的韓國人花30000韓元成立了“三星商會”。一開始公司最重要的業務就是將韓國的干魚、蔬菜、水果等出口到中國的北京及內蒙古部分地區。到了50年代,公司逐漸涉及各種制造業。
1969年成立三星電子,當時三星電子的主要業務就是賣冰箱。到了80年代,三星成立三星經濟研究院,開始格外重視研發。
1987年,三星創始人李秉喆在掌舵三星集團50年后逝世,其子李健熙成為第二任三星會長。他提出了公司“二次創業”和“新經營”,讓三星變得更加強大。從那以后,三星17種不同的產品都在世界上占據著重要的份額。比如LCD,三星從一開始就是世界第一。到了90年代,三星已經是全球第五大集團。
2010年三星全面轉投Android平臺,從此三星手機變得更加智能,全球熱銷的三星手機,也讓國內的小伙伴第一次認識了三星,當時三星旗艦手機經常被人稱為“安卓機皇”。
企業實力:事實上,三星集團的真正實力,比你想象的還要可怕。
作為全球最大的跨國集團之一,三星集團幾乎涉及所有行業,包括電子、半導體、造船、金融、汽車、軍工、機械等領域。毫不夸張的說,在韓國,三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韓國人的生活。
三星集團旗下還有很多大名鼎鼎的子公司,其中三星電子實力最強,值得一提的是,三星電子也是韓國世界500強之首。不光如此,三星還有三星物產、三星人壽保險、三星航空、三星電機等80多家子公司。
數據顯示,2018年三星集團的總營收高達3000億美元,而2018年整個韓國GDP為1.62萬億美元。換句話說,三星總營收占了韓國GDP的18.5%,幾乎是五分之一。所以,三星是名副其實的富可敵國。
三星集團擁有3家世界500強企業,分別是三星電子(世界500強第15位);三星人壽保險(世界500強第426位);三星物產(世界500強第444位)。
光是這三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總營收就超過了2700億美元,要是把所有子公司的營收加起來,3000億美元完全是小意思。營收3000億美元是什么概念?這已經超過了德國大眾集團、以及全球第一車企日本豐田汽車。
而三星集團每年的凈利潤接近5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3300億。這樣的賺錢速度,跟印鈔機有的一比。那么,凈利潤500億美元是什么概念?宇宙第一大行的中國工商銀行一年凈利潤為450億美元,三星集團比工商銀行還要牛。對比國內的民營企業,阿里巴巴算是國內實力最強的科技巨頭,而三星的凈利潤可以抵得過4個阿里巴巴。
發展現狀:
其實,三星集團之所以能夠成為四大財閥之一,是因為韓國舉全國之力來打造這家企業。畢竟韓國本土市場太小,所以必須培養一個巨無霸企業,保證韓國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可以說,三星集團就是由私人資本和政府權力捆綁的大型財團。可見,只有理解了韓國的財團經濟,你才能真正理解韓國經濟為什么這么強。
值得一提的是,“李氏家族”依舊是這家巨無霸企業的實際掌舵者。由于韓國繼承稅的最高稅率為50%,去年三星集團第二任會長李健熙去世,以三星太子李在镕為代表的“繼承者們”想要繼承家產,就要上交13萬億韓元的巨額遺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