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上海市黃浦區獲批成為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12月16日,從這一實驗區傳來喜訊,正在積極打造5G+AI樣板校的盧灣高級中學正式啟用5G智慧教室。
該智慧教室打造的5G全息互動課堂是教育部“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課堂”等“三個課堂”的升級版方案,以5G技術為基礎,與全息技術進行融合,用于學校連接各地名師教學,滿足多方師生同時參與互動教學,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習體驗。同時,虛實疊加的全新教學場景,讓在現實中難以呈現的教學難點得以解決,讓書本上的知識活起來,幫助教師更好地傳授知識,課堂的互動性更強,趣味性更濃。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王平,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黃浦區委書記杲云共同啟用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5G智慧教室。
在今天舉行的推進國家級“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建設工作會議上,黃浦區教育局與華東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系簽訂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黃浦區將在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區域數據治理技術方案及服務、基于學習分析技術的教學改進研究、基于教育大數據的綜合素養評價和決策的咨詢服務等方面與華東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系(上海數字化教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深入合作。
黃浦區委書記杲云表示,智慧城區賦能智慧教育,智慧教育也必將成就智慧城區。今后,黃浦區將在系統聯通上下功夫,在數據歸集上做文章,在智能化教與學上求突破,繼續打造黃浦智慧教育的靚麗名片,讓黃浦教育更加睿智、更有溫度、更具活力。
對于“信息化教學”,近年來黃浦區始終在不斷探索。由黃浦區教育局編制的“校校通”城域網更新建設規劃,修訂完善了網絡建設規范,優化網絡中心虛擬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互聯網出口帶寬,實現了黃浦區所有學校、幼兒園無線信號全覆蓋。與此同時,黃浦區也因地制宜、因需推進學校多媒體教室建設,目前該區的義務教育階段公辦中小學校已全部完成普通教室多媒體教學設施的改造,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的移動終端配比達到100%,為進一步構建開放無邊界學習環境和常態化應用奠定物質基礎。
區級課程資源平臺“黃浦E課堂”,充分發揮課程領導力整體試驗區的優勢,將形成的區域特色課程實現線上共享。除學科課程外,還開設了紅色主題教育課程、創新教育課程、勞動教育課程、科學藝術教育課程、安全教育課程等,供區內師生按需選擇、自主學習,有效打破了學校圍墻,實現優質課程資源共享,在今年疫情特殊階段,更是與市級空中課堂相輔相成,滿足了全區近5萬名中小學師生的點播教學需要,高質量地實現了“停課不停教、不停學”。
作為一所以健康運動為課程特色的幼兒園,瑞金一路幼兒園依托區幼兒健康監測平臺獲取幼兒日常體質健康的數據,借助“智能手環”“藍牙設備”采集幼兒在一日活動中的步數、心率、熱量消耗、體溫等生理數據,綜合歸集到學校自主開發的運動健康監測平臺,完善和優化幼兒健康監測和評價機制,為保教人員進行科學分析、準確判斷提供依據,并基于對幼兒健康數據的研究、分析,為每個幼兒個性化定制“健康運動指南”,推動每個在園幼兒基本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的整體提高。
蓬萊路第二小學的“蓬萊小鎮”圍繞“我和自己”“我和社會”和“我和未來”三大領域,形成了豐富多彩、自主選擇的特色課程,小鎮課程的選課系統,不僅可以了解各類各門課程的特色和亮點,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與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同時也能過程數據記錄積累、以便捷的課程管理實現學程個性化、成長檔案個性化。
盧灣中學積極打造“無邊界課程”,學生可以在移動學習平臺上進行隨時、隨地、隨需的在線學習,還可以在平臺上進行虛擬社區互動交流和學習效果自我檢測,依托信息技術為學生真正營造了無處不在的學習場。
在教研領域,黃浦區有著15年區層面建設和應用網絡學科教研平臺(學科網)的扎實基礎,近年來,通過研發區域課堂觀察平臺,為教研員和教師提供了具有專業性、實用性、便捷性、開放性的課堂觀察流程導引和課堂觀察工具。依托該平臺,教研員和教師可分別確定研究重點開展課堂觀察研究,同步完整記錄課堂評價的量化分析與質性分析,積累真實、全面的課堂觀察數據資源,引領教師對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與反思。
此外,各學校也在個性化探索更加適合校情的數字化教研模式,完善備課系統,建立學習大數據庫藏,豐富課堂教學資源素材,便于教師即時提取、隨意組合、創造再生,并能實現個性化推送,有效促進教師智慧的凝練,大幅提升教師課前教學教研的效率。
據黃浦區教育局局長姚曉紅介紹,今后黃浦區將持續推進區域教育信息化整體轉型升級,使教育信息化從教育改革的外在表現轉變為內生變量,推動教育理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使教育信息化從“物理反應”升級為“化學反應”,全面體現系統性、融通性、人文性,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
作者:王星
編輯:李晨琰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圖:黃浦區教育局提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