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的東北部,坐落著一個“將軍縣”。它原名叫做“黃安”,后來曾兩度被改成了“紅安”。為什么改名呢?因為這黃安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紅軍革命的一個搖籃。在這里誕生了兩百多位新中國的將軍!
這么多的將軍之中,有我們熟悉的王近山、陳錫聯……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這兒的徐深吉中將。
徐深吉曾多次與死神相遇。其中最傳奇而難忘的一次,是徐深吉在當副團長時,被傳已經犧牲。當時消息傳到他那家鄉的老母親耳中,母親悲痛欲絕。連著整整17年,老母親都會去那犧牲的地方給自己的兒子祭奠。
然而驚喜總是不經意間出現。17年后,新中國成立了,誰知就在這時一中將突然來信:請娘來北京。
兒子不是死了17年了嗎,怎么又給自己這個老母親來信了呢?事情,還得從徐深吉小時候慢慢說起。
1
1910年的1月31日,湖北黃安縣徐家河的農民徐金樓有了一個兒子,取名叫“徐花奎”(后改名徐深吉)。家中坐擁9畝良田的徐金樓過著相對舒適的生活,也絲毫不擔心養不起自己的兒子。但是,隨著年成不好,徐金樓漸漸地沾染上了賭博的惡習。
一入賭局深似海,徐金樓從此早出晚歸,家中農田更是不管不問,大部分都是由母親石順香一人打理。一個女人卻又如何承擔得起整個大家,也因此徐家田地荒蕪,生活是一日不如一日。
漸漸地,徐花奎也長大了。一天夜里,正在睡覺的徐花奎聽見門“吱的一聲響”,心想肯定是父親又賭博回來了。他便起身,走到父親面前,好心勸告他不要再賭了。
但是父親徐金樓哪里聽得進去,相反還火冒三丈,大聲呵斥著徐花奎:“你現在就管起老子了啊?老子不要你養!老子以后的事情,你莫管!”
十七歲的徐花奎準備再次勸告時,父親直接提聲打斷了他。徐花奎便默默地不安睡去。
可是,這世界上總是有著各種難以置信的巧合。外出賭博的徐金樓,偶然間了解到了“農民革命”。他豁然開朗,原來這世界上竟還有共產黨這種“好人”,力求擺脫貧困的徐金樓毅然接受了“跟著黨鬧革命”的思想,決定要痛改前非,戒掉賭博的惡習。
此后徐金樓還加入了當地的農民協會,被選為協會的土地委員。早出晚歸的徐金樓,已經不是去賭場了,而是去農民的家中發動群眾,協助開展革命活動!受到父親的影響,徐花奎的腦中也漸漸融入了紅色思想,并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
可是好景不長,起初的革命形勢并不樂觀。在1928年的“年關暴動”失敗之后,白色恐怖席卷湘鄂兩省。徐金樓一家人也不得不到處躲藏。
轉眼間過去了兩三年,風聲稍稍過去后,徐金樓一家又回到了徐家河。1930年春,黃安縣又掀起了“參加紅軍”的革命熱潮。早已向往革命的徐花奎毅然決然地選擇帶著同村的幾位青年,一起踏上了紅軍的道路!
2
這個徐花奎,就是我軍開國中將徐深吉。當時年僅20歲的徐深吉被編入紅一軍。打起仗來的他,十分的勇猛,沖勁十足,也因此受到了軍隊領導的
當上副團長的這一年是1932年,蔣介石也在這一年調集了大量部隊展開了“圍剿”鄂豫皖蘇區的行動。其中的交戰點之一,就是在七里坪和古峰嶺一帶。而這,恰好也就是徐深吉的家鄉。
戰役打響前夕,體貼下屬的團長深知此次會戰將會十分的慘烈,便語重心長地對著徐深吉說:“好久沒回家了吧?你,順路回家看一看家里人吧!”
年輕的徐深吉聽到團長的話內心十分的感激,他也回想起來,自從兩年前參加紅軍以來,他已經很久沒有和家人們團聚了,也不知道家里人現在生活怎么樣。便遵從了團長的指示,騎上戰馬,便奔赴家中。
一路上徐深吉滿是歡喜,可到了離家不遠的地方,卻看見附近冷冷清清,一片寂靜。打開屋門,只坐著老母親石順香一人。原來,父親徐金樓早已因病去世,而弟妹也慘遭敵人殺害。此時的徐深吉悲痛萬分。
而看到兒子回來的老母親,露出了滿臉滄桑且久違的笑容。她立馬起身,準備把家里還剩下的一只雞殺掉給兒子燉了吃。
徐深吉馬上制止了母親,說:“娘,兒子馬上就要走了,殺雞已經來不及了!”哪有兒子不想和自己的母親吃一頓飯、嘮嘮家常的,但是畢竟戰事緊急。
老母親回身抓住兒子的手,十分不舍地問:“這好幾年沒回來了,怎么能一頓飯也不吃就走了呢?”
徐深吉聽了母親的話語,心中不禁一陣酸楚,淚水也即將涌入眼中。老母親無依無靠,孤苦伶仃,他覺得非常的愧疚與自責。但是,作為軍人,肩負著革命的使命,卻又容不得他在此時有過多的拖延。
徐深吉只能含著淚抱住母親,說:“娘,兒子真的不能久留,兒馬上就要上戰場了!”
深明大義的母親雖然十分的失落,但也最終堅定地說:“去吧花奎,給我們報仇,狠狠地打這些白軍!”
母親的囑咐就是兒子內心最深的記憶,話音剛落,徐深吉便起身告別,策馬揚長而去。
回到部隊的徐深吉馬上加入了剛剛打響的戰斗。果然,此番戰役極其慘烈,其殘酷程度在鄂豫皖蘇區聞所未聞。你爭我奪之際,戰場上血肉橫飛,炮火連天,鮮血染紅了河水,尸體填滿了山間。
戰斗結束之后,石順香獨自在家中祈禱著兒子平安無事,怎知得到的消息卻是兒子徐花奎已經陣亡犧牲。唯一的希望破滅,年老無依的石順香當場悲痛欲絕,哭成淚人。
3
第二年的清明時分,祭拜完丈夫的石順香,提著一個裝著紙錢的籃子,慢慢地走到古峰嶺下,為了祭奠自己的兒子。
她望著這片舊戰場,十分痛苦地哭訴著:“花奎!娘總以為你命大,可誰想到白發人送黑發人,你還死得那么慘,尸體都沒能收回,娘這心里痛啊!”
之后每逢清明,石順香都會緩緩出現在這片戰場上,為兒子燒些紙錢。
此時的石順香可以說是“家破人亡”,但是鄉間的民團卻殘忍至極,放不得這位婦人。來到徐家河搜查石順香的民團得到消息,說她藏在了鄰村——大徐家,便急忙撲來。當時村子的一貧農——徐有田急中生智,挽救了這位“烈士之母”。
此后的石順香由于年齡逐漸變老,腿腳也不利索,自給自足的生活便也是很難了。好在村民們十分地同情這位老婦人,便經常送些吃的給她。石順香的晚年,也就基本是吃著“百家飯”過來的。
我們很難想象,這位孤苦伶仃的老人是如何“熬”過這漫長歲月的。
4
不過,石順香也許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兒子并沒有在那場戰役中犧牲。“謠傳”是從何而來的,不得而知,也許當時的戰況混亂,又或者當時的通訊十分的閉塞。
存得性命的徐深吉被編入了紅四方面軍,同時任紅四方面總指揮部參謀,歷經西征、長征。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紅四方面軍也被改編為八路軍,而徐深吉則被編入了第129師386旅。
是不是覺得386旅特別熟悉?沒錯,這正是開國大將陳賡的王牌部隊。抗日戰爭中的386旅在旅長陳賡的指揮下神出鬼沒,戰斗力非常強悍,以至于許多日本軍官都記住了這個番號。386旅組建之初,有兩個團的編制,分別為771團和772團。
兩個團的第一任團長就是徐深吉和葉成煥(后者在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在那個時候,較為我們熟知的王近山(小說、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的原型),也只是772團的副團長。此后徐深吉又相繼擔任129師獨立旅、新四旅的旅長。
可見在抗日戰爭中,徐深吉的起點和地位是非常高的。那為什么在后來,徐深吉的名氣卻沒有王近山如此響亮呢?
這又得說起徐深吉與死神的“相遇”了。1942年,抗日戰爭正在膠著進行著,徐深吉被調至太行山區。一次戰斗中,徐深吉負了重傷,不得不退居后方養病。等到次年徐深吉大病初愈之時,上級為了他身體著想,便將他安排到抗日軍政大學分校去當校長。又過了一年,他又去了中共黨校學習進修。
等到解放戰爭爆發后,徐深吉終于能從后方來到前線指揮打仗。這一次他擔任的是冀南軍區司令員,不過由于事務繁忙,再加上他多年患下的病根子,通宵達旦的徐深吉再次積勞成疾,回到了醫院。
兩次的離職讓徐深吉錯失了很多建立軍功的機會,而當時的王近山則跟隨著劉鄧大軍一路轉戰中原,打到大西南,戰功卓著。也因此名氣不如王近山,是情有可原的。
5
征戰多年的徐深吉無時無刻不思念著家中老母親,建國后一封書信穿過茫茫人海,架起了這棟相聚的橋梁。
新中國成立之后,1949年11月的一個清晨,村子里剛剛下過細雨,地上泥還未干。順著小路,迎面走來一個年輕的解放軍戰士。戰士帶著一封書信走到徐家河村口,詢問了正在閑逛的村民徐書樓。
短暫交談之后,徐書樓就領著解放軍戰士去往石順香的家中。坐在門前的石順香看著兩人匆匆走來,隱約聽見在喊:“恭喜啊!”
石順香非常疑惑,心想:我這孤苦伶仃的老婆子,有什么恭喜的?
徐書樓走近之后,和解放軍戰士一起向石順香說明了她兒子徐深吉的情況。聽完后,老婆婆整個人都蒙了,因為她祭奠了17年的兒子,竟然“死而復生”,還功成名就,當上了新中國的大官。
喜從天降的消息,令石順香老婆婆“猝不及防”。她一邊想著過去的悲痛,一邊又懷揣著對未來的希望,百感交集,又哭又笑。
次日,收拾好行李的石順香就在村口告別了前來歡送的鄉親們,和解放軍戰士一起登上了去往北京的車。路上的石順香依然萬分激動,總在自言自語地說:“花奎果然命大,還活著嘞,真是托了共產黨和紅軍的福啊!”
幾天之后,闊別17載的母子倆,終于在首都北京重聚!
見到母親的徐深吉此后的病情也漸漸好轉起來,并開始回到軍營之中。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徐深吉被授予中將軍銜以及多枚勛章。同年擔任了空軍副司令員,負責空軍后后勤。
十年特殊時期,徐深吉堅持實事求是,受了許多苦。復出后,徐深吉擔任了北京軍區副司令、顧問等等,并享受著大軍區正職待遇。盡管后來退休了,年邁的徐深吉也時刻關心著教育事業,并積極參與軍事史的編纂和回憶錄的撰寫。
2000年的8月8日中午,曾經擔任過空軍副司令、北京軍區副司令的徐深吉在北京不幸去世。病危之際,他用著那微微顫抖的弱音訴說著慷慨之詞:
“不要開追悼會,也不要搞遺體告別,我身上如果還有可以用的器官就捐給需要的人,遺體也拿給醫學當作解剖,最后火化了骨灰也別留……”
死神面前,徐深吉不僅絲毫不畏懼死亡,還能夠時刻想著奉獻自己,想著怎么為祖國貢獻自己最后的一份力量。此等為國為民的革命風范不禁讓我們為之動容。
當然,此種不懼生死、為國為民的精神品質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徐深吉在一次次的革命戰火、槍林彈雨之中冶煉出來的。
革命的年代,訴說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徐深吉的軍旅生涯縱橫幾十載,從湖北的土地革命,到萬里長征,再到全面抗戰、解放戰爭……大大小小的戰役,使得徐深吉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可能也正因此,這最后一次,徐將軍走得十分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