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個地方更能讓上甘嶺讓國人銘記!沒有哪場戰役比上甘嶺戰役更能詮釋中國人的民族精神!
這場戰役讓15軍被世界熟知,成為王牌中的王牌,也讓15軍軍長秦基偉名聲大噪,但你知道嗎,秦基偉在紅軍時期曾做過手槍連長,還曾被俘虜過。
秦基偉1914年出生于湖北黃安 ,家中世代以務農為生,非常清貧,在他8歲時,父親就離他而去。所以自他很小時就要自力更生,什么臟活苦事都做過,也培養了他剛毅的性格。
從小開始秦基偉就是孩子王,因為受的苦太多,他經常跟同伴說:“將來,我要讓那些地主惡霸倒過來走路,看他們還敢不敢欺負咱們。”
這個目標在他13歲時看到了方向,1927年黃麻起義爆發,13歲的秦基偉就是其中義勇隊的一員,被鄉親們譽為“紅色少年”。
1929年開始正式加入紅軍,土地革命期間曾是紅四方面軍總部手槍營連長,負責保護徐向前等高級干部的安全。這個時期還獲得了一個外號“秦大刀”。
那是1931年11月,紅四方面軍進攻黃安時,秦基偉眼看著其他部隊都沖鋒在前,他帶領一個連人手有槍卻只能守著總部,啥事也干不了。一心想上戰場的秦基偉找到營長表明要帶連隊參戰。
但是部隊有部隊的規定,他們的任務就是保衛首長的安全,所以并沒有批準,直言:如果想逞英雄,部隊留下,手槍留下,其他的愛干嘛就干嘛。
沒想到秦基偉真的把槍一放,拿著大刀就上了前線,從此這個外號就傳開了。
因為有著這種敢于奮戰的精神,一路上秦基偉立下很大功勞,一直做到了紅四方面軍總參謀部補充師師長,隨部長征后又加入西路軍,擔任總部四局長。
可惜西路軍的結局特別悲慘,秦基偉不幸中也有稍許幸運,不幸的是部隊被打散了,他在祁連山一帶被俘,幸運的是俘虜他的是馬祿所部,并沒有像其他馬家軍一樣殘殺紅軍戰士,因此沒有立馬遭到殺害,后來秦基偉在押解途中借口排泄偷跑出來,又回到了紅軍。
但他還是差點犧牲了的,在他的自傳《秦基偉回憶錄》中就記載了自己被俘的經過,部隊被打散后,他身邊只剩下三個人,在一個游牧民的棉帳篷中出錢吃了頓飯,剛出去就發現被包圍了,秦基偉當時就想殺身成仁,拿起槍對準了自己的腦袋,準備開槍時被身邊的人給撞了個趔趄,另外兩人立馬撲上來,不讓他自殺,真的就差那么一點。
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此后的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中,他都立下眾多功勞,職務也節節上升。從1949年2月開始,秦基偉就擔任了15軍軍長。
秦基偉最被人熟知的就是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嶺了,他是在1951年3月率部入朝,不過之前他已經主動請纓過兩次,第三次才被批準,職務變成了志愿軍第三兵團十五軍軍長。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爆發,這是讓秦基偉及15軍名動天下的時刻,在開打之前,彭老總就拿著朝鮮地圖對秦基偉說道:五圣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誰丟了五圣山,誰就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這份擔子不可謂不重。
美韓也是下了血本,一開始就集結了40架飛機、320多門大口徑重炮、127輛坦克戰車做準備,炮火更是像下雨一樣落在了志愿軍的陣地上,平均每秒6發,這樣的轟炸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炮火停歇后,7個營的兵力朝著五圣山前沿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發起猛烈進攻。
15軍的戰士在那么密集的炮火轟炸后,又面臨著十多倍的敵人,但是依然頑強的戰斗,第一天情況最嚴峻,從凌晨打到了晚上,但是敵人付出幾千人傷亡只奪取了數個表面陣地,主峰和其他大部分陣地仍在志愿軍手里!
第一天是最難熬的,之后都是反復的拉鋸,15軍在秦基偉的指揮下進退的當,即便火力、人力都不如美軍,但是依然沒敗。在10月30日的晚上還運用誘敵的戰術殲滅了美軍四個連。
15軍一直打到了11月5日,這么長時間的血戰,讓15軍傷亡1.14萬人,其中犧牲5260余人,不過美韓聯軍也沒好到哪里去,美國的前線記者曾報道過,一個連長點名,下面答到的就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這個折損率也很驚人。
11月5日之后兩個陣地交由12軍,依然是秦基偉指揮,一直到11月25日戰役結束,陣地依然在志愿軍手中。此戰美軍的炮兵火力密度,超過了二戰的最高水平,山頭都被削低,可是依然拿不下擁有鋼鐵意志的志愿軍!
這一戰之后,逼得美軍不得不開始真正展開談判,為最后的停戰創造了條件。
因為表現太過出色,秦基偉后來回國受到主席的接見,15軍也被改編成了空降軍,殊榮難得!
1955年,秦基偉被授予中將軍銜,1988年更是晉升為上將軍銜,同時擔任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1997年2月2日,因病在北京去世。
秦基偉將軍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榮的一生,上甘嶺戰役被很多人稱為“國魂之戰”,而這份榮耀就是秦將軍帶來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