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呼和浩特6月4日電(于嘉、郝大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呼和浩特海關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筑牢口岸疫情防控陣地,嚴密疫情防控舉措,優化人員服務保障,踐行人民至上理念,堅決打贏北疆疫情防控阻擊戰。
“一人一策”:打通生命綠色通道
5月15日6時15分,呼和浩特白塔機場迎來一架首都機場分流國際航班,對旅客的保障工作迅速展開……
“在我關前期遠端防控中調查發現,進境旅客中有多名患病旅客,所以在嚴密衛生檢疫的同時也要做好服務保障,既要當好‘國門衛士’,也要當好‘國門護士’,確保整個檢疫流程嚴密、有序、高效。”呼和浩特海關關長詹少彤在工作部署會上強調。
↑呼和浩特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為旅客采集鼻咽試子。(呼和浩特海關供圖)
針對航班入境旅客的復雜性,呼和浩特海關按照“一人一策”原則,前期制定健康需求問卷,提前掌握旅客既往史、流行病學史、醫療援助需求等重要信息。針對身體狀況特殊旅客的需求,安排專人負責引導、攙扶,有無法獨立行走或需要緊急醫療救助的旅客被優先安排下機,直接轉運至指定醫院接受進一步排查診治,全程不在機場區域內停留。為有效應對現場突發狀況,做好應急保障,呼和浩特海關所屬白塔機場海關在流行病調查區和采樣區分別安排急救醫生待命,并配有急救箱、除顫儀等應急醫療設備。
“真沒想到,這么順利就完成了入境檢疫流程。”旅客陳先生感慨。當天,他乘坐該趟航班抵達白塔機場,因身體原因必須全程坐輪椅完成入境檢疫。前期調查得知這一情況后,呼和浩特白塔機場海關提前安排一名關員負責全程引導協助,另一名關員協助陳先生推輪椅。不到2個小時,陳先生就完成所有檢疫環節,順利轉運至指定地點。
分流航班入境衛生處置工作中,常常發生突發狀況,考驗著一線衛生檢疫人員的應急保障能力。一次,一位領著年幼孩子的女乘客進行血液樣本采集時,突然暈厥滑倒在地,面色蒼白、呼吸急促。原來,這名女乘客有暈血史,加之旅途勞累,十幾個小時不吃不喝,見到抽血情形心理緊張。按照應急預案,現場醫學排查組急救醫生迅速對其現場處置,女乘客很快恢復意識,現場人員對其進行心理調適并及時把她和孩子送上救護車。
“必須把情況想得周全一些,應對措施高效一些,這是職責所在,更是對生命的尊重。”多次參與旅客突發狀況搶救工作的呼和浩特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醫師張小玲說。
嚴密監管:不負生命的重托
口岸衛生檢疫工作關系著每一位入境旅客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對于海關的檢疫能力、專業水平是一次考驗。
5月16日,一架來自俄羅斯的航班停靠在白塔國際機場。旅客下機后進入海關流行病學調查區域時發現,原本需要紙質登記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改成了在線輸入。只要將手機上填好的健康申報卡條形碼進行掃描,旅客的健康申明信息就會呈現在海關流調崗位關員的電腦上。
這套系統是呼和浩特海關為提升疫情防控信息化水平,自主研發的疫情防控全程信息化系統。系統實現了分流入境航班全過程信息化“閉環”管理,讓數據多跑路、旅客少接觸,壓縮旅客通關時間,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在不斷提升口岸衛生檢疫信息化水平的同時,呼和浩特海關根據前期遠端防控和風險布控情況制定一飛機一預案,實行分類管控、分批下機、專人移交。將旅檢現場劃分為紅外體溫監測區、醫學巡查區、健康申明卡收驗區、流行病學調查區、醫學排查區、查驗放行區等6個區域,實行分區處置,對所有入境人員嚴格落實“三查、三排、一轉運”,實施2道體溫監測,100%加嚴驗核健康申明卡,100%加嚴醫學巡查,100%加嚴流行病學調查,確保“疑似能定位,確診可追溯”。
↑呼和浩特海關技術中心檢測組人員將樣本轉運到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呼和浩特海關供圖)
在呼和浩特海關技術中心實驗室,一場場與生命的賽跑同樣在上演。“送樣車已出發,233份咽拭子、233份血樣、30份環境樣品,請技術中心做好準備。”5月24日上午11時3分,剛剛忙碌完、還沒吃早飯的技術中心接樣組和檢測組工作人員接到通知后,立即開始準備工作:穿戴防護裝備,配制消毒液,準備試劑……
11時30分,白塔機場口岸采集的咽拭子和血樣送到呼和浩特海關技術中心,實驗室檢測人員對送樣箱表面反復消毒后,打開送樣箱進行主容器表面消毒,將主容器放置在生物安全柜內取出樣本,再次對樣品管外層擦拭消毒,1小時后,490份樣本全部消毒、標記、整理完畢。
技術中心主任郝廣福說,從實驗室環境消毒、個人防護裝備、試劑配制、樣本接收、登記、滅活、血清分離、核酸提取、熒光定量PCR核酸檢測、血清學IgM和IgG抗體檢測、報告出具,所有程序必須嚴絲合縫、一絲不茍。技術中心實驗室檢測人員平均每天工作十一二個小時,就為檢測結果能早一點出來,為后續診療贏得更多時間。
社區防控:“第二戰場”顯身手
如果說口岸一線是防范疫情輸入的最前沿,那么社區、居民小區就是戰“疫”的第二戰場。在這里,同樣有呼和浩特海關的黨員干部奮戰的身影。
二月的內蒙古錫林浩特,時而狂風大作,時而漫天飛雪,戶外最低溫度接近零下30攝氏度。呼和浩特海關下轄的東烏海關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服務隊連續在包聯的馨緣小區堅守了60天。小區有住戶660余戶,居民2000余人,作為回遷小區,人員構成比較復雜,從事生活保障類工作的人員也較多,東烏海關小區值守的同志們每天要為300多位居民測溫、登記信息,每班值守人員要冒著寒風在戶外堅守5個多小時。
“工作量雖然很大,但我們多一點認真、多一點付出,小區的居民就多一份健康、多一份平安。”東烏海關關長成占友說。
↑東烏海關關員冒雪為社區居民登記出入信息。(呼和浩特海關供圖)
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每一個細節都關乎生命,每一個舉動都意義非凡。青年志愿服務隊隊員武雅麗對此深有感觸。有一次,小區里有人突發腦出血被送往醫院搶救,他的家人得知消息著急趕往醫院辦理手續。但由于疫情防控需要,當天錫林浩特市市內車輛限行,焦急萬分的病人家屬找到值守人員求助,值守人員當機立斷,駕駛執勤車輛緊急將患者家屬送往醫院。“后來得知病人得到及時搶救,我感覺做了一件這一輩子都值得自豪的事。”武雅麗回憶說。
在呼和浩特海關下轄的賽罕海關,稽查科黨支部的苑超和辦公室黨支部的劉麗娜主動請纓,成為駐地社區疫情防控志愿者,積極投入到社區疫情防控戰線中。社區疫情防控住戶摸排表、社區疫情防控作戰圖……苑超和劉麗娜面對密密麻麻的人員姓名、住址、返程時間等各類信息,加入社區所轄7個小區疫情防控信息錄入工作中。3月17 日,在結束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后,苑超和劉麗娜收到學府花園社區送來的錦旗。
“我們向關區的青年黨員干部發出倡議,號召大家在完成好本職崗位工作的同時,積極參加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呼和浩特海關團委書記云青說。據統計,疫情防控期間,共有300余名呼和浩特海關黨員干部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為所在地疫情防控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