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聚焦資本市場,專注上市公司,提供投資參考。歡迎關注“紅星資本局”公眾號】
隨著全球最大的安全套制造商、杜蕾斯的代工廠——馬來西亞康樂公司(Karex Bhd)的停產,全球安全套告急。康樂公司稱,停產一周就有1億只安全套的缺口。
“公司產品是否用在安全套材料?”
4月6日,紅星資本局發現,東岳硅材(300821,SZ)、美晨生態(300237,SZ)等A股公司的互動平臺,有諸多投資者開始關心起這一問題來。
而作為A股安全套第一股的人福醫藥(600079,SH),則被認為這一蝴蝶效應的最大受益者。4月3日,復牌后第一天人福醫藥隨機漲停,報14.96元/股。
人福醫藥能否抓住這一搶占市場份額的機會?口罩之后,“安全套”將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疫情“蝴蝶效應”
全球安全套“告急”
在新冠疫情造成的諸多“蝴蝶效應”里,一個極端是,疫情之下,離婚率劇增;而另一個極端,是安全套不夠用了——
3月27日,多家媒體報道,全球最大的安全套制造商馬來西亞康樂公司表示,受到疫情沖擊,工廠被迫停工,供應量將減少近50%。因此,全球的安全套可能因此出現短缺現象,目前已經有了1億只安全套的缺口。
3月23日,這家公司獲準復工,但只有50%員工到崗。
據報道,除了由杜蕾斯等品牌貼牌銷售,康樂公司生產的安全套還會供應給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等國家醫療保健系統,或者由聯合國人口基金等援助計劃來分發。
“啟動工廠需要時間,我們將很難在產能減半的情況下跟上需求。”該公司首席執行官Goh Miah Kiat表示,“我們將在全球各地都看到安全套短缺的情況,這將是可怕的。我擔心的是,對于非洲內陸的許多人道主義項目來說,短缺將不僅僅持續兩周或一個月,可能會持續數月之久。”
“現在全球大部分人都被迫禁足在家,但任何人都不會想要在這種時候要孩子,所以市場上安全套的需要仍然非常強勁。”Goh表示,“我們將看到全球各地的安全套短缺,這將令人恐懼。”
一邊是生產廠家的停產,另外一邊是疫情下的訂單“激增”,尤其是線上訂單。
國產安全套品牌諾絲科技董事長江志銘對媒體表示,疫情期間,公司產品線下銷量下降約10%,不過線上銷量翻了一倍。總體來看,銷量上升不少。
4月6日,紅星資本局打開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發現很多消費者已經開始“囤貨”。“疫情期間除了糧食這個就是必需品”,有消費者感嘆說。
網友評論截圖
3月24日,成都市衛健委還披露,針對“疫情期間免費避孕藥具線上門店下單量激增的情況”,在京東到家上線“成都市免費避孕藥具”線上門店,來“滿足非常時期群眾的基本需求”。
每年使用安全套超過100億只
中國人是否受影響?
實際上,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也是名副其實的安全套消費大國。
根據研究機構Technavio預計,2020年全球安全套市場將達到70.3億美元,安全套的銷量將增至446.8億只。而據智研咨詢的報告,2017年,中國人一年使用的安全套數量就已突破100億只。
若按這個數字計算,也就是說,全球超過1/5的安全套都是中國人在使用。此外,根據智研咨詢的統計報告,康樂公司的下游企業杜蕾斯品牌占有了中國30%的安全套市場。
每年使用超過100億個安全套,中國人是否會被康樂公司的停產所影響?
其實,中國的安全套產量也在世界領先。根據立鼎產業研究中心的數據,2018年,我國的安全套產量已超過157.3億只,只是在高端市場競爭力較弱,品牌效應不如進口廠商。
江志銘也對外表示,作為康樂的下游公司,諾絲科技在第一時間已經聯系了康樂公司,康樂已經保證其上半年訂單不會受很大影響。不過,受代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江志銘說,今年7月份,諾絲科技的部分安全套產品價格將會上漲。
另一邊,為填補其他制造商留下的空白,泰國立邦橡膠正在開足馬力24小時不停生產。
取橡膠,圖據每日經濟新聞
4月2日,立邦橡膠CEO對外表示:“我們一直收到來自客戶的更多訂單,直到9月份我們都將滿負荷運轉。”他預計,立邦橡膠今年將生產多達19億只安全套,比其平均年產量增長27%。
人福醫藥受益?
復牌第一天就漲停
目前為止,A股的“安全套股”只有“獨苗”人福醫藥。但值得注意的是,人福醫藥旗下,擁有國際知名安全套品牌“杰士邦”。
追溯到2006年,人福醫藥忍痛割舍,以1.37億元人民幣將旗下杰士邦70%股份出售給合作伙伴Ansell,隨后對方將股權增持至90%。
“賣掉‘杰士邦’,主要是因為現金流緊張。”人福醫藥董事長王學海說。
時隔11年,2017年,人福醫藥又以1.2億美元,從Ansell手上將杰士邦54%股權買了回來。交易完成后,人福醫藥共計持有杰士邦59%股權,實現對杰士邦這一“親兒子”的控股。
據智研咨詢的統計報告,目前來看,杰士邦占有了中國10%的安全套市場,位列杜蕾斯、岡本的后面。除此以外,人福醫藥還擁有LIFESTYLES、SKYN(極膚)、ZERO(零感)等多個安全套國際品牌,以及在這些品牌的相關業務。
“全球安全套告急”消息一出,作為A股唯一一只“安全套股”,4月3日,復牌后第一天人福醫藥隨機漲停,報14.96元/股。
復牌前,人福醫藥還受益于披露的18份公告。這些公告詳述了購買控股子公司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宜昌人福”)13%股權的進展和方式。
資料顯示,宜昌人福成立以來,一直從事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開發生產及銷售。股權結構調整后,人福醫藥對宜昌人福的直接控股比例也由最初的51%升至67%。
除了這上述兩次資產收購,紅星資本局注意到,人福醫藥在今年來一直在跑馬圈地。
這幾年里,人福醫藥收購資產還涉及血液制品、美國仿制藥、體外診斷試劑、保險、證券投資等等。
公司規模擴大的同時,商譽也增加不少。據人福醫藥2018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商譽賬面余額高達66.55億元,在當期總資產中占比18.05%。2019年初,人福醫藥進行大額商譽減值計提,為此2018年業績出現上市首虧,歸母凈利潤-24億元。
在諸多業務中,2018年,安全套的銷售收入為18.24億,貢獻了10.21%的收入,毛利率達57.07%,是該公司毛利率最高的產品板塊。而藥品收入才是貢獻最多營收的板塊,營收129.8億元,占比69.7%。
人福醫藥2018年年度財報截圖
從小眾走向臺前
安全套將是A股下一個風口?
“安全套”概念是否會成為A股的下一個風口?
紅星資本局發現,根據立鼎產業研究中心的數據,雖然我國安全套市場規模已在2018年超過100億元,且人福醫藥在近日備受關注,但是在資本市場,安全套還是一個非常“小眾”的題材。
2016年,國產安全套品牌“諾絲”背后的公司諾絲科技曾掛牌新三板。3年后,2019年12月,諾絲科技稱為了“降低運營成本,集中精力服務于實體業務”,申請了終止掛牌。
即便“概念股”不多,但紅星資本局發現,仍有不少投資者對安全套題材非常關注。
在東岳硅材(300821,SZ)、美晨生態(300237,SZ)等多個A股公司的互動交易平臺下,都看到類似的問題:
“公司產品是否用在避孕套材料?”
投資者咨詢截圖
今年2月,口罩的缺貨讓諸多上市公司“跨界”開始生產口罩。安全套的“全球告急”是否進一步地在A股激起水花,還要等待時間的驗證。
紅星新聞記者 許媛 俞瑤
編輯 陳成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