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條 “快手向抖音索賠500萬元” 的話題登上了社 交媒體平臺的熱搜榜,有網友對此稱, “短視頻兩巨頭最后還是正面碰撞了”。
頁面截圖
據北京海淀法院發文稱,因認為在第三方APP中搜索“快手”二字,置頂搜索結果卻為“抖音短視頻”,“快手”的開發及運營主體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將“抖音短視頻”的開發及運營主體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其停止侵權行為,并索賠500萬元。
本案中,原告快手公司訴稱,快手公司發現在“360手機助手”內輸入“快手”二字,出現的第一條搜索結果并非“快手”產品,置頂搜索結果竟然為“抖音短視頻”APP,并且在應用程序名稱右側顯示有“推廣”標識,點擊該搜索結果即可完成“抖音短視頻”應用程序的下載安裝及正常使用。
圖片來源于網絡
原告快手公司認為,經多年運營,“快手”移動應用軟件已經成為國內代表性的短視頻移動應用平臺之一,擁有極高的用戶量及影響力,涉案商標在相應領域內也取得了極高的知名度。
被告抖音公司將“快手”設置為付費關鍵詞的行為,利用了其公司在春節期間斥巨資推廣運營產品的契機以及“快手”商標的知名度,擅自對自身產品進行推廣宣傳,且因雙方產品的功能服務高度近似,相關網絡用戶本欲通過搜素“快手”查找相關產品,但搜索結果卻被鏈接到“抖音”所運營的產品,因此使得快手公司提供的產品與其注冊商標之間的特定聯系被削弱,從而在實質上損害了快手公司獲取的商標專用權。
此外,原告快手公司還提到,被告的行為在客觀上導致了希望下載安裝“快手”的網絡用戶在第三方應用商店中搜索程序名稱時,卻在置頂搜索結果中得到“抖音短視頻”的安裝鏈接,從而增加了“抖音”產品獲取用戶的機會,減少了本應屬于“快手”的用戶數量,損害了其合法利益,該行為屬于典型的混淆他人商品名稱的“食人而肥”和“搭便車”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目前,此案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圖片來源于網絡
據悉,目前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為7.73億,占據網民整體數量的85.6%,增量市場已接近頂峰之際。
同為短視頻的頭部平臺,抖音與快手分別擁有4億日活與3億日活,為了獲得更多用戶增長,二者之間不可避免的就會產生交鋒摩擦。
所以近幾年來,作為國內短視頻兩巨頭的抖音與快手,雙方之間明爭暗搶的火藥味也越來越濃,并逐步從激烈的市場資源搶奪中延伸到了知識產權領域中的競爭。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小編通過 全球知識產權智能管家云葫蘆APP 查詢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達佳互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佳互聯信息技術公司)名下 共有國內商標3501件, 其中對于“快手”相關的商標在諸多商品或服務類別中均有布局注冊。
云葫蘆APP企業查詢截圖
而本案中,快手APP的開發運營主體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 早前便從商標權人達佳互聯信息技術公司獲得了“快手”相關商標的獨占使用權, 所以自然是享有“快手”商標的專用權保護。
云葫蘆APP商標查詢截圖
結合此案中涉及的商標侵權糾紛,云葫蘆知識產權專家介紹到,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各企業之間的競爭糾紛逐漸延伸到了知識產權領域中,當前這樣類似的案件并不少見,主要會涉及到侵犯商標權和構成不正當競爭兩方面。
而法院審理判決侵權的關鍵就在于,一是原告是否已經注冊相應的商標,二是除了關鍵詞之外,是否有關于該產品的詳細描述,若是通過描述和關鍵詞引發用戶的誤解或混淆,誘導其下載安裝,則更有可能構成侵權。
圖片來源于網絡
雖然目前這場關于抖音和快手之間的商標侵權糾紛一案還在審理中,但兩大短視頻巨頭在知識產權領域中的爭戰已然打響!身為旁觀者的我們,在這場正面交鋒中又再次體會到了注冊商標的重要性。
一枚經過注冊的商標,在“品牌威望”的時代下,將會成為擊退競爭對手擅自侵犯品牌謀取私利的“利器”,同時也會是打擊他人各種“傍名牌、搭便車、蹭熱度”行為的有力武器。
結合本案來看,在注冊商標的保護下,快手在這場糾紛中占據了一定的獲勝優勢,相信通過審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最大化的降低自身各方面的損失。
最后問問大家,對于快手向抖音索賠500萬,要求其停止商標侵權行為一事,都如何看待?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共同展開討論!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