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空間新聞》報道,中國將在3月和5月再次發射北斗衛星,完成導航星座,為多種用途服務。
根據中國新聞機構發布的消息,長征三號乙火箭和北斗衛星已經抵達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長征三號乙火箭]
這兩次任務都是向地球靜止軌道發射單顆衛星。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經采取了措施來防止新冠肺炎,在中國農歷新年之后就恢復了發射活動。中國打算在2020年實施超過40次航天發射。

[中國航天今年任務飽滿]
北斗星座部署完成后,將包括27顆中圓軌道衛星和5顆軌道衛星、3顆傾斜同步軌道衛星。傾斜同步軌道衛星的星下點軌跡是一個8字型,覆蓋中國和亞太鄰國。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用于公共安全、交通、漁業、電力、森林、防災、智慧城市、社會管理和大眾市場,以及應急搜救。
西方媒體認為,北斗系統還將用于解放軍的武器瞄準、制導等用途。它將使解放軍擺脫對美國GPS系統的依賴,在危機時刻,GPS將不可用。
和GPS等導航系統一樣,北斗系統由地面端、用戶端和空間端組成。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時間同步站、上行站以及監控站。北斗系統與GPS等衛星導航系統兼容。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宣布,北斗系統在亞太地區的定位精度優于5米。北斗衛星主要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負責研發和制造。 衛星采用氫原子鐘生成精確星歷,用相控陣天線發射導航信號。

[北斗官方報告英文版]
中國方面在2月15日宣布,第41顆、49顆、第50顆、第51顆北斗衛星已經完成在軌測試,加入星座運行。
北斗衛星主要用長征三號乙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管理部門發布的文件中說,中國打算到2035年,基于北斗系統建立“泛在、融合、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