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環(huán)球網(wǎng)綜合俄羅斯媒體報道,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已簽署法令,將航空發(fā)動機制造商馬達西奇公司國有化。本月早些時候,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秘書阿列克謝·達尼洛夫表示,馬達西奇將“通過憲法手段”回歸國有,該公司的投資人則將獲得賠償。
此前,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向馬達西奇公司注入了大量資金,欲將其收購,原本中烏兩國的合作正在穩(wěn)步推進,但美國偏要橫插一杠,采取了大量粗暴干預手段,直至將馬達西其收購案攪黃。分析人士認為,獲得賠償是中國投資者應得的利益,但是與先進的航空發(fā)動機技術相比,這筆資金顯得無足輕重,更何況,以烏克蘭的經濟現(xiàn)狀來看,能否將賠償金在規(guī)定期限內全額支付恐怕還是一個大問題。
如今,澤連斯基的一項法令更是將中國收購馬達西奇的后路全部堵死,法令寫道:“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有關在航空發(fā)動機領域保護國家利益的緊急措施的決定立即生效。”其中特別規(guī)定讓馬達西奇公司回歸國有。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涉及馬達西奇收購案的中國投資者們已經向烏克蘭政府發(fā)出了國際投資仲裁通知,目前正在按照法律規(guī)定履行各項程序。澤連斯基一意孤行將馬達西奇收歸國有的舉動,只會加速推進仲裁程序。
分析人士指出,烏克蘭政府的行為不僅會影響中烏兩國的關系,還會對烏克蘭的國際信譽造成損傷,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huán)境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完全游離于國際市場之外,國家間的經濟往來對信譽度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烏克蘭此舉無異于在斷自己的后路。針對澤連斯基的上述決定,烏克蘭政治學和經濟學專家亞歷山大·杜德恰克表示,中國將讓烏克蘭為自己的輕率行為付出代價。他指出,在這件事情中,澤連斯基政府捍衛(wèi)的并不是烏克蘭的利益,而是為美國的利益服務。
有觀點認為,長期以來,烏克蘭急于加入西方陣營的姿態(tài)過于明顯,但極力向美國靠攏的行為不見得能挽救烏克蘭經濟,甚至還很可能起到反作用。因馬達西奇收購案得罪中國并非明智之舉,畢竟美國是一個善于開“空頭支票”的國家,一旦烏克蘭失去利用價值,其下場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