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軍事的朋友都知道,有太多關于中國武器的傳奇故事:某某裝備或技術,咱們沒有,想買或者想研制,但遭到國外技術封鎖,然后自己發憤圖強,一舉攻破技術難關,實現技術突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些激動人心的傳奇背后又都是一個個心酸的往事,但今天班長講的這個突破封鎖、發憤圖強故事的主角卻是俄羅斯(終于不是中國了,頗為自豪)。
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現代遠洋登陸作戰中,有一種核心裝備叫兩棲攻擊艦,如果沒有它,就無法進行登陸作戰,作戰效能必然大打折扣。以美國海軍為例,為了讓大量的武裝直升機能夠進行立體登陸作戰,美國海軍建造了黃蜂級兩棲攻擊艦,雖然它不是航母,但擁有一條直通甲板,可搭載大量的直升機和短距起降的固定翼戰機,此外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塢艙還能攜帶氣墊船,登陸艇和主戰坦克等裝備。其作戰任務就是使用直升機深入敵后,對敵方進行縱深打擊,同時釋放高速氣墊船或者兩棲突擊車等裝備達到立體登陸突破的目的。
埃及西幾乎白撿的北風級兩棲攻擊艦
正因為兩棲攻擊艦功能強,運載量大,所以一經推出,馬上就成了各強國海軍的標配。本來按照俄羅斯想法,自身大型戰艦建造能力不足,對外購買2艘兩棲攻擊艦,而后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自己建造2艘。于是在2011年俄羅斯和法國簽訂了購買4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合同,但就在前兩艘建造完成、俄羅斯大批艦員赴法國準備接受戰艦的最后關頭,克里米亞危機爆發,俄歐關系陡然緊張,法國寧愿賠付巨額違約金也拒不交貨,最終將建造完畢的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轉賣給了埃及……如此遭遇,說俄羅斯不憋屈怕誰都不信。
拉維納級兩棲攻擊艦模型
正所謂不蒸饅頭爭口氣,國外不賣搞封鎖就自己造!在2015年俄羅斯方面首次推出了“拉維納”級兩棲攻擊艦方案。根據資料顯示,拉維納號排水量達到了2.4萬噸,超過法國西北風級的2.1萬噸。此外,拉維納級可運載1000到1200人,其塢艙內可放置2艘95噸重的氣墊登陸艦艇,其直通甲板可攜帶16架直升機。拉維納級兩棲攻擊艦計劃在2020年開始建造,2026年前服役兩艘,現在看來,一切都在按照突破封鎖、艱苦奮斗的路走著,就差最后一步“裝備部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了。
中國4萬噸級的075兩棲攻擊艦
但即使拉維納級兩棲攻擊艦建造完成后,要說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似乎有些不太夠。和拉維納級定位類似的是中國075型兩棲攻擊艦,后者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款戰艦,其最大排水量為4萬噸,從噸位上看,幾乎是法國西北風級的兩倍,僅次于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此外075兩棲攻擊艦也采用了直通甲板設計,可搭載至少30架各類型武裝直升機,而艦船下方的塢艙內,還能搭載數量不等的國產氣墊船、登陸艇等登陸裝備。在同等作戰環境下,075型不比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差多少,但卻要超出拉維納級許多,所以即使成功,拉維納級仍然只能站在世界兩棲攻擊艦的“第二梯隊”。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目前仍在維修
目前的俄羅斯想建造一艘4萬噸的兩棲攻擊艦艇是不現實的,一來俄羅斯艦船制造能力有限,就連制造4500噸級的22350型護衛艦花費了將近10年時間,現在能夠建造2萬噸以上的戰艦已經是勉為其難了。二來,俄羅斯資金緊張,唯一的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出現了兩次重大事故,至今還沒有修好。所以俄羅斯到底能否成為那個“發憤圖強,突破封鎖”的傳奇,還是未知數,畢竟,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像中國那樣,傳奇太多,都習以為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