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外交部網站截圖
據報道,當地時間2020年9月10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在莫斯科舉行雙邊會見。兩國外長坦誠和建設性地討論了中印邊境形勢發展及中印關系,最終達成了5點重要共識,包括不讓兩國分歧上升為爭端;兩國邊防部隊應該繼續對話,盡快脫離接觸,保持必要距離,緩和現地事態等。
拒絕摩擦升級,主張緩和事態,維護邊境安寧,建立新互信措施……這些重要共識,明確透露出雙方針對邊界問題的共同的政治態度,那就是戰爭不符合兩國利益。
雙方還承諾,“各自邊防部隊應盡快脫離接觸,保持必要距離”。即使在具體操作層面上對“盡快”與“必要距離”還有磋商空間,但至少在政治層面上,兩方都表明了,愿意努力“不讓分歧上升為爭端”。
從1988年拉·甘地訪華開始,中印關系逐步恢復正常。在政治上,合作交流機制越來越完善,形成了正式、非正式、雙邊、多邊各種對話渠道。
進入21世紀兩國經貿關系迅速發展,到2019年中印貨物貿易總額已達855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印度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第三大出口目的地。為了方便兩國人員往來,疫情暴發之前兩國每周有46個直達航班,中國游客可以申請網上申請電子簽證,一般72個小時之內就能獲得答復。
近些年來,兩國的文化交流也開展得紅紅火火,在各界的努力下每年引進的印度寶萊塢電影和印度當代小說都增加很快,在國內正贏得越來越多的愛好者。“龍象共舞”的亞洲世紀似乎就展現在眼前。
而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之后,以追求“美國優先”的名義對全球化倒行逆施,對中國無底線地打壓的背景下,中印兩國在國際舞臺上共同著力維護正義和合理的國際秩序、推進現有國際組織的改革,更是愈顯重要、倍顯迫切。
但邊界問題始終如鯁在喉,每每損害中印兩國剛剛穩定的發展伙伴關系。
中印兩國有爭議的邊界全長大約1700公里,雖然雙方軍人各自巡邊,時有對峙、或肢體沖突發生,但尚能克制,以致四十五年來邊境地區不聞槍炮。這也是為什么印軍首次扣動扳機鳴槍示警便引起世人極大關注的原因。
但話說回來,自古兄弟鬩墻都屬常見,更何況鄰居之間磕磕碰碰,只不過這次磕碰的烈度有些大。
印度在這次新冠疫情中沖擊頗大確為實情,目前感染人群已居世界第二,經濟在第二季度萎縮了23%,失業人數和貧困人口都上升很快。去年印度大選前莫迪就借打擊巴基斯坦來提振自己的支持率,因而也不排除莫迪有借邊界問題轉移國內矛盾的考慮。
不過,邊界問題原本就是國與國之間最棘手的問題,找到可行的政治解決方案,比訴諸沖突、兩敗俱傷更為關鍵。
鄧小平同志1982年會見印度客人時說,“我相信,我們之間最終是會找到一個好的解決方案的。即使一時解決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貿易、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還可以做很多事情,發展往來,增進了解和友誼,雙方合作仍然有廣闊的前景。我們希望自己發達,也希望你們發達。”就現狀而言,和平發展才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這也是這次中印外長會見達成重要協議釋放出的主要信號。
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到現在,中印兩國關系出現當下的局面,令人痛心。現在中印兩國外長發表聲明,說明兩國關系最終還是要回到戰略的高度。可以說,在這樣一個時代,這樣一個時刻,中印兩個新崛起的亞洲大國之間的合作,對兩國對世界都不可或缺。
□劉小雪(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
編輯 胡博陽 校對 趙琳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