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與世界互聯網大會結緣,古老歷史與未來技術的牽手,賦予“萬物智能互聯”豐富內涵——站在屏幕前,便可通過人工智能為自己量身定制一幅有世界名畫特色的藝術照;走上傳送帶,就能跟隨交互設計穿越到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聽機械臂靈巧撥動“手指”演奏《茉莉花》,化身航天員登陸“月球”……這幾天在烏鎮,隨處能感受到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變革。有業界人士認為,“我們正攜手邁向以數據為中心的嶄新世界,各行各業都被重塑并發生深刻變革,而‘萬物智能互聯’則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趨勢之一”。
邁向“萬物智能互聯”,有喜亦有憂。互聯網領域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日益凸顯,世界范圍內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網絡犯罪等時有發生,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這些集中反映了網絡空間治理存在的問題。中國創辦世界互聯網大會,旨在為全球互聯網共享共治提供平臺,推動國際社會分享治網理念,凝聚思想共識,深化務實合作。今年大會聚焦“智能互聯 開放合作——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主題,回應了當前國際社會對科技熱點和產業前沿的關切。
推進網絡空間全球治理,關鍵在于趨利避害,讓互聯網更好地造福人類。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首次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闡釋互聯網發展治理“四項原則”“五點主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普遍認同,已經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主題。近日,世界互聯網大會組委會發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概念文件,深入闡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背景、基本原則、實踐路徑和治理架構,傳遞出“發展共同推進、安全共同維護、治理共同參與、成果共同分享”的真誠意愿。中國關于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主張,日益成為各方共同努力的方向。正如與會的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長馬爾科姆·約翰遜所說,“協同合作變得比以往更加重要,應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