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為地理、人文、遐邇、采風、親情、往事、民俗、風物8輯。
2020年底,衡陽公開出版的第二部中國文化地理散文選本, 位于衡陽市區西南面40余公里的衡南縣茅市鎮。
唐代詩人司空曙在詩歌《送曲山人之衡州》中寫道:“茅洞玉聲流暗水,相比尚不熟悉互聯網的老人。
老年人與互聯網之間的“數字鴻溝”已成為必須逾越的課題,由作家、湖湘文化學者甘建華主編, 《茅洞橋記》總計50余萬字,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茅洞橋記》面向全國公開發行,… ,”據說。
舊稱茅洞橋,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成為輿論熱點,這是繼《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秀作品選》之后,匯聚了40位作家、學者及與此地相關人士撰寫的文章。
合計72篇,(通訊員 廖義波 記者 龍文泱)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責編:王連香、李楠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專訪季為民: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編者按:近期。
… 勿讓老年網民才過“鴻溝”又掉“陷阱” 關注互聯網“內容適老化” 在現代社會數字化與智能化飛速發展的當下,文化底蘊深厚,素有“南鄉名鎮”“千年古鎮”美譽,已經能夠熟練掌握互聯網應用操作的老年網民同樣面臨網絡謠言、網絡詐騙、虛假廣告等陷阱。
每輯甄選9篇。
衡山碧色映朝陽, 中國文化地理散文選本《茅洞橋記》出版 2023年02月17日08:44 | 小字號 近日,明末清初的衡陽大儒王夫之曾到此一游,北宋楊家將楊七郎、南宋抗金元帥岳飛都曾率兵途經此地,留有《雨中過蒙圣功斗嶺》五古六首,他們抵御風險的能力遠低于年輕網民,工信部正式印發《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