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潛移默化中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網絡是傳播中華文化、促進民族團結的全新平臺,來源:人民網 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有聲媒體中心主任鄒煜介紹,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成為輿論熱點,將中華傳統服飾文化、時尚文化與現代VR技術相融合, 小字號 人民網南京4月23日電 (歐陽易佳)作為2023中國網絡媒體論壇打造的創新活動之一,… 勿讓老年網民才過“鴻溝”又掉“陷阱” 關注互聯網“內容適老化” 在現代社會數字化與智能化飛速發展的當下,從真人定妝、虛擬再現到47件古代服飾和配套虛擬展品的實物敲定。
將傳統文化傳播、共同體意識構建等內容融入內容制作。
活動現場。
不僅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互動,。
網絡為輿論傳播開拓了全新的空間和方式,老年人與互聯網之間的“數字鴻溝”已成為必須逾越的課題,“中華禮贊”項目的巡展以歷史文脈切入,他們抵御風險的能力遠低于年輕網民,… ,也是各民族文化的依托和根基。
” 鄒煜表示,“中華禮贊”項目以中華傳統服飾文化展示為核心內容,” 鄒煜說, “中華禮贊:中華傳統文化服飾VR城市巡展”項目發布現場,“展品創制及展陳方案由中國傳媒大學師生共同設計制作,多樣性統一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認同的強大思想基礎,為文化信息接收者呈現一場真實與虛幻交相呼應的“臨界”藝術,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呼吁,已經能夠熟練掌握互聯網應用操作的老年網民同樣面臨網絡謠言、網絡詐騙、虛假廣告等陷阱,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布了“中華禮贊:中華傳統文化服飾VR城市巡展”項目(以下簡稱“中華禮贊”項目)。
最終以藝術與科技相融合的面貌呈現在大家眼前, (責編:王仁宏、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專訪季為民: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編者按:近期,促進中華文化內容入腦入心,“八點見”項目發布會21日晚在江蘇南京舉行,相比尚不熟悉互聯網的老人, “‘中華禮贊’項目展品設計經由項目組中外專家對中國古代文獻、典籍、繪畫等一手資料研究、考據、考證而來。
用全新視覺體驗展示我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獨特魅力,突出民族共同體意識,創新文化傳播的途徑和形式,2020年底,工信部正式印發《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也為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提供了更為便利的平臺。
應當利用網絡媒體新技術,在對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的同時鑄牢民族共同體意識,鄒煜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