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又去了很多地方——從多彩貴州到閩山閩水,從八桂大地到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從青藏高原到美麗的高嶺,從黃土高原到黃河尾閭……都留下了他繁忙的身影。
這一年,他看望了很多人——
“我很牽掛你們。”
“我們是人民的勤務員,這句話不是一個口號,我們就是給老百姓做事的。”
“等這一批小家伙長大的時候,我們的國家又不一樣了。”
……
這一年,他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昂首走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大路上。
北京2022年冬奧三賽區,跨北京、河北兩地。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的首次地方考察,都與“冬奧”有關。
兩天時間里,總書記先后來到首都體育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京張高鐵太子城站、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等地。他欣慰地說:“我這次來考察,是以表揚為主。大家都在為舉辦一屆冬奧盛會而努力,運動員在刻苦訓練,廣大建設者、管理者和工作人員兢兢業業,大家的奮斗精神、奉獻精神令人感奮。”
提前一年完成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所有場館建設;兩年多時間里很多冰雪項目實現從無到有,有的項目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妥善克服了疫情帶來的影響,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籌辦工作……“辦賽精彩、參賽出彩”,他們詮釋出奮斗者最好的姿態。
對“奮力拼搏”的點贊,不止在冬奧賽場。
這一年,在貴州,化屋村里看苗繡,總書記稱贊道,“你們一針一線繡出來,何其精彩”;聽到蠟染師彭藝研究生畢業后回鄉創業,總書記贊許道,“很好!你也是不忘初心啊!”
在福建、在廣西,總書記點贊“科特派”把貢獻寫在了大地上。
看到有“工業思維”的廣西柳州人,把一碗螺螄粉做成了大產業,總書記贊嘆道:“真是令人驚奇!”
在青海西寧,總書記勉勵加牙藏毯非遺傳承人“這個手藝很珍貴、很有意義,一定要傳承弘揚好”。
“好日子都是奮斗出來的。”4月25日,在廣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家的3層小樓客廳里,聊起家常。王德利家農忙時種植葡萄,農閑時去工地打工,去年全家的收入就有14萬元之多。總書記夸贊說,“很好,一家穩穩當當的。”
西藏嘎拉村村民達瓦堅參、河北大貴口村村民霍金、陜西高西溝村地頭偶遇的老鄉……這一年,總書記所到的每一處,所見的每個人,都通過自己的奮斗過上了好日子。
“我到地方考察,總要到農村、城市社區,看看人民群眾生活得怎么樣。”
6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青海西寧市文匯路街道文亭巷社區。
在這里,有“愛老幸福食堂”,每天有40多位老人用餐,他們中有不少是獨居老人;有“四點半課堂”,放學的孩子們可以在這里寫作業、做手工;舞蹈室歌聲悠揚,書畫室翰墨飄香……
“社會主義的幸福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總書記由衷感嘆道。
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走進社區,一次次闡釋高品質生活的要義——在貴州貴陽市金元社區,總書記強調,要讓社區成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在河北承德市濱河社區,總書記稱贊道,“你們在探索做好老有所養的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怎么老有所為的問題”;在山東東營市楊廟社區,總書記同鄉親們說,“看到你們安居樂業,我感到很欣慰。”
深秋的渤海之濱,楊廟社區廣場上,掌聲歡呼聲響起,群眾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望著大家,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說:“共產黨是干什么的?是為人民服務的,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所以我們要不斷看有哪些事要辦好、哪些事必須加快步伐辦好。”
拉薩八廓街,已有1300多年歷史,成為西藏從古至今發展的歷史縮影。
“千年八廓街,是我們各民族建起來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這里交流交往交融,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在這里其樂融融。”7月22日,闊別23年后,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來到這里。
其樂融融的各族人民,在八廓街、在拉薩、在西藏、在中華大地上,相親相愛,就像總書記經常提到的那個比喻:“56個民族是石榴籽,中華民族是整體的石榴。”
此行的一個多月前,在青海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剛察縣沙柳河鎮的一個藏族牧業村——果洛藏貢麻村。
“牧民生活好,全靠黨的政策好,衷心感謝黨、衷心感謝總書記。”牧民索南才讓用樸實的話語,向總書記道出了真摯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