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2月1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副研究員張國慶博士及合作者最新完成的一項湖泊研究發現,從20世紀60年代到2015年的50多年間,中國湖泊總面積增加5858平方公里,增幅為9%,并且呈現出西增、東減這一明顯不同的空間變化特征。
該項研究結果顯示,2015年,中國共有面積大于1平方公里湖泊2554個,總面積達7.4萬平方公里。其中,青藏高原地區湖泊最多,數量占全國湖泊的41%,面積占57%。總體來說,過去50多年間,中國湖泊總面積增加5858平方公里,增幅為9%,并且呈現出明顯不同的空間變化特征:青藏高原、新疆、東北平原與山區湖泊面積增加顯著,分別為5676、1417、1134平方公里,增幅均超過15%,但內蒙古高原湖泊面積明顯減少1223.76平方公里,減幅達22%。過去50年中,141個新增的湖泊主要出現在干旱的中國西部,而333個消失的湖泊主要位于濕潤的中國東部。
張國慶表示,進一步分析表明,氣候因素在中國湖泊變化中起主導作用,同時,人類活動對于各區域湖泊變化的貢獻有大有小:青藏高原湖泊較少受到人類活動影響,東部平原和云貴高原影響最大,人為貢獻分別約為39%和36%。
他指出,湖泊對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影響敏感,研究推出長時間尺度且標準統一的湖泊編目數據集,將有利于弄清中國不同地區湖泊變化特征及其潛在的驅動因素,對于區域水資源管理和理解湖泊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響應至關重要,對完善中國水資源管理戰略和支持土地利用規劃決策也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張國慶和合作伙伴一起,基于歷史地形圖和長時間序列的美國陸地衛星(Landsat)超過3831景遙感衛星影像,利用半自動水體提取算法,并經人工目視檢查和修正,最新完成中國過去50多年來(1960年代,1970年代,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多期詳細的湖泊編目(面積大于1平方公里),并分析不同區域湖泊數量與面積的變化特征。在此基礎上,從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影響兩個方面量化反映驅動湖泊變化的原因。目前,過去50年中國湖泊編目數據可通過國家青藏高原數據中心免費獲取,成果研究論文也獲學術期刊《環境遙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發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