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題:在爬坡過坎中推動高質量發展——從全國兩會看“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新華社記者
“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必須爬坡過坎。”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直面我國發展面臨的問題挑戰,對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部署。
越是困難越要堅定信心、越要真抓實干。一系列務實舉措,釋放出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努力頂住經濟下行壓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鮮明信號。
穩字當頭 全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面對新的下行壓力,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穩的主基調更加明確——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七大政策取向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山東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于海田代表說,各項任務安排聚焦“穩”,抓住了當前發展的主要矛盾。“地方政府要切實擔負起穩經濟的責任,進一步為市場主體減負、為實體經濟‘輸血’。”
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奧盛集團董事長湯亮代表說:“報告不諱言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一一列出解決的思路和辦法,特別是很多政策‘一竿子插到底’,讓利好直達企業。”
穩的發力點更為精準——
“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穩市場主體保就業成為重點發力的方向。
“減稅降費幫了大忙。”山東省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卓長立代表說,去年政府減免稅費讓企業節省近千萬元,扛住了成本上升、疫情散發帶來的巨大壓力。報告中新一輪減稅降費安排讓卓長立安下心來謀劃校企結合,為未來發展儲備人才。
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保民生重要性更為凸顯。看到報告提出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等內容,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高級中學副校長黃花春代表感覺“特別提氣”。“國家切實看到中西部和邊疆民族地區教育工作者的困難,幫我們解決實際問題。”
穩大盤,既要緊扣主線,也要守牢底線。
確保糧食能源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許多代表委員表示,報告的一系列部署,折射出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深切考慮。
穩中求進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下船即上車,下車即上船”——廣西北部灣港,各類貨物搭乘海鐵聯運班列南來北往、出山入海。
“頂住下行壓力,不能再走粗放型發展的老路,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挖掘潛力、激發動力。”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李延強代表說,“今年計劃推出7000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并加強與中歐班列的銜接。”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中贏得發展主動權。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代表注意到,報告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統一在一項工作任務中,更加注重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
“一方面布局芯片產業,一方面加快車聯網、自動駕駛、智能語音控制等創新技術研發。”曾慶洪說,要靠自主創新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構建新發展格局,重點是在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中激發內生動力。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天山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冉慧代表一直關注少數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通交通堵點,武陵山區的美景將更多呈現給游客,高山蔬菜等特色農產品也會走出大山,鄉村振興前景越來越好。”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釋放區域、城鄉潛在的巨大發展空間——一系列部署著眼暢通經濟循環,提升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在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玨慧代表看來,疫情影響下,國際供應鏈體系面臨巨大挑戰,當務之急是持續提升樞紐港韌性,確保供應鏈穩定。“建議加快內河出海通道建設,以河海聯運保障供應鏈穩定。”
把握主動 錨定高質量發展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