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強調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高政府監管效能
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李克強王滬寧韓正出席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12月17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提高政府監管效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指導意見》、《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
習近平在主持會議時強調,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造,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監管效能,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要突出培養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爭創世界一流的導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科技倫理是科技活動必須遵守的價值準則,要堅持增進人類福祉、尊重生命權利、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風險、保持公開透明的原則,健全多方參與、協同共治的治理體制機制,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和保障機制。要推動發展適合中國國情、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與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相銜接,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李克強、王滬寧、韓正出席會議。
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不斷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制度,推進價格改革和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知識、數據等重要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同時,我國市場體系仍然存在制度規則不夠統一、要素資源流動不暢、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等突出問題。
會議強調,要從制度建設著眼,堅持立破并舉,在完善市場基礎制度規則、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加快要素和資源市場建設、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提升監管治理水平等方面出臺有效的政策舉措,不斷提高政策的統一性、規則的一致性、執行的協同性,以統一大市場集聚資源、推動增長、激勵創新、優化分工、促進競爭。要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要結合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優先開展統一大市場建設工作,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會議指出,提高政府監管效能,要著力解決好“誰來管”、“管什么”、“怎么管”的問題。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理清責任鏈條,提高履責效能,嚴肅問責追責。行業主管部門要嚴格落實行業監管職責,相關監管部門要切實履行各自職責范圍內監管責任,地方政府要全面落實屬地監管責任,企業要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對涉及多個部門、管理難度大、風險隱患突出的監管事項,要建立健全跨部門綜合監管制度,完善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協同監管機制。要統籌推進市場監管、質量監管、安全監管、金融監管,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堵塞監管漏洞。對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公共安全,以及潛在風險大、社會風險高的重點領域,要實施重點監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要堅持依法監管,抓緊制定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監管亟需的法律法規,建立任職限制、終身禁入和終身追責制度。要創新監管方法,提升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要嚴格規范政府監管行為,建立貫穿監管工作全過程的監督機制,提高監管規范性和透明度。